10月以來,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新疆北疆各地黃芪陸續進入采收期,田野里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19日,記者走進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黃芪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金燦燦的黃芪,秋風吹過,藥香撲鼻。田野里,伴隨著機械引擎的轟鳴聲,一棵棵黃芪從土壤中翻出,工人們忙著分揀、歸攏、裝運。
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坐落于天山腳下,平均海拔1800米,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土層厚,土質疏松,十分利于中藥材生長。2020年吉木薩爾縣從甘肅引進黃芪試種項目,第一年試種成功后,平均畝產近一噸。
黃芪的種植改變了當地單一種植結構,也為百姓撬開了致富的新路徑。泉子街鎮中藥材種植戶單發祥說:“以前我們在甘肅種了好多年黃芪,來到新疆吉木薩爾試種成功后,我們就把試種的黃芪拿回老家做了對比和化驗,像泉子街這個地方,氣候、溫度各方面都挺適宜種植黃芪,種出來的黃芪質量高,藥用價值高,質量好含糖量就高,含糖量高,藥用價值和效果就好?!?/p>
單發祥今年種了130多畝黃芪,畝產在500公斤以上?!敖衲暾w中藥材的市場前景很好,從我多年的種植經驗分析,新疆的黃芪品質較高,產量也可觀,今年我們家一畝地純收入估計最少在1500元以上?!眴伟l祥說。
連日來,在新疆昭蘇縣的黃芪種植基地里,種植戶正在抓緊采挖。近年來昭蘇縣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今年昭蘇縣在中藥材種植上僅黃芪種植達到1000多畝。
昭蘇縣喀拉蘇利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丁永泉介紹:“今年我們種植黃芪1000畝,預計畝產值能達到800公斤,我們經過初步加工后,把黃芪切成片后在銷售?!?/p>
除此之外,在新疆特克斯縣、哈巴河縣、鞏留縣等藥材種植基地,黃芪也陸續進入適時采收期。新疆哈巴河縣黃芪的種植面積已經2000多畝,為了提高黃芪種植的經濟效益,哈巴河縣成立了合作社,還形成了黃芪種植、肉羊養殖等產業鏈。
黃芪除了種植之外,哈巴河縣依托黃芪的養殖產業,也給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之路。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切格斯加依勒瑪村村民種植黃芪已經有5年時間,黃芪的平均畝產都在600公斤以上。村民“以農養牧”,黃芪的枝干可以給羊做飼料,根可以做藥材。
黃芪不僅讓種植戶收益,也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在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的田地里,村民姬成蕊說:“每年黃芪在除草、追肥、采收、加工等,我們村上閑暇下來的村民都去黃芪基地務工,每天也能掙150元。有的村民從開春到冬天都在務工,解決了我們農閑的問題?!?/p>
黃芪變成村民增收“法寶”,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陶拴科 嚴麗麗 李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