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0日召開的政協昆明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報了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情況。截至目前,昆明市納入全市改造計劃的395個城中村已改造完成125個,已啟動拆遷或改造165個;2019年至2021年,昆明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730個,443個2022年老舊小區項目年度改造任務已有418個開工實施改造。
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央及云南省陸續出臺一系列文件、措施,對城市更新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目前,昆明市城市更新工作主要以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為主。
通過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城市品質得到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截至目前,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建成并移交回遷安置房1497.51萬平方米,配建并移交中學12所,小學42所,幼兒園69所,社區用房9.95萬平方米,垃圾中轉站1.11萬平方米,公共廁所1.54萬平方米,醫療衛生設施2.12萬平方米,生鮮超市21.63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地176.94萬平方米,新增道路約108.33萬平方米。
2020年9月,昆明市成立府院聯動領導小組,按照法治化、市場化的原則,通過引入共益債復工續建、貨幣補償、異地處置、商業資產等價值置換等方式保障回遷戶、購房人的權益。截至目前,全市112個爛尾樓項目已化解銷號111個,激活一系列城中村爛尾項目。其中,盤龍區小廠村、下河埂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已交房辦證,五華區下馬村,盤龍區劉家營、蔣家營城中村改造項目已交房,正在推進辦證工作。
324個小區實現雨污分流
市委、市政府始終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
2019年至2021年,昆明市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730個,涉及100483戶,樓棟4289棟,總建筑面積699.41萬平方米。主要包含路面修繕改造、節能改造、停車位整理和充電設施改造、樓棟改造、便民服務設施改造、公共服務設施改造等內容。
在涉水、涉電、涉氣改造中,實現雨污分流小區324個,改造給排水管道 662125.06米、排污管道87903.53米、強弱電管線467980.84米、燃氣管道68109米;路面修繕改造61.05萬平方米;節能改造工作中,屋頂防水改造35.25萬平方米,太陽能改造6491臺,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1.32萬平方米;停車位整理和充電設施改造工作中,加裝機動車、非機動車充電設施540個,新增機動車停車位11583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1907個;樓棟改造工作中,增補單元消防設施4095個;便民服務設施改造中,養老撫幼服務設施改造小區298個,安防設施增設13954個,環衛設施增設274個,健身設施改造225個,增加小區綠化面積16.69萬平方米;公共服務設施改造中,自2021年起新增物業管理用房面積326平方米,門衛室(保安室)213個,配套建設安防智能感知設施及系統1481套,社區專業服務設施(站)1450平方米。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強化制度保障
在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中,昆明市不斷強化政策制度保障,陸續制定出臺《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優化土地儲備成本的通知》等文件,一方面,鼓勵多種方式回遷安置,明確屬地人民政府可適時調整城市更新改造項目貨幣化安置政策,加大貨幣化補償安置力度;另一方面,明確屬地政府可拓寬安置渠道和方式,在等價置換的原則基礎上,給予適當面積獎補,利用已建成商業商務用房進行等價安置,并進一步優化土地儲備成本核算內容、實物移交管理、多元化安置方式、土地成本動態平衡等。
目前,市級計提基金9%已經減免,經測算約降低土地成本14%,增強企業開發積極性,確保按期完成土地開發工作。同時,滿足人民群眾對安置房屋的多樣化需求,拓寬房屋征收與補償安置渠道,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權益。昆明市積極探索新的城市拆遷方式,在推進模擬拆遷工作中,探索以居民小組作為騰退工作主體,通過自治方式負責開展轄區內的集體所有土地、宅基地地上房屋及附屬物的自主騰退工作,提升征拆工作效率、降低拆遷安置財務成本。
結合昆明市集體土地、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相關政策及實際情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起草了房票安置政策,即將印發實施。通過房票安置政策的試行進一步豐富安置補償方式,提高回遷居民居住品質,加快房地產的去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孫瀟)